您的位置: 首页 > 莲峰群英
科研先锋 兴趣教学 坚持不懈前行探索——访电信学院陈东伟副教授
发布时间: 2020-06-15 作者:文:黄润仪 钟平祥 黄仕邈   来源:校学生记者团  

人物链接

陈东伟,中共党员,副教授,博士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学者。2017年7月来到威尼斯工作,主要从事类脑计算与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现任澳门人威尼斯3966中山学院“应用电子与软件技术协同育人与创新创业中心”负责人,“类脑计算与智能机器人实验室”与“STEAM&AI协同育人与联合研发实验室”负责人。他也是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第八批培养对象,中山市人才引进第六层次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中山市第六批创新团队“无线传能柔性物联创新科研团队”计算所组长,中山市新亚洲互动教育软件研究所所长。近年来,主持及参与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10余项,校级科研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EI检索6篇,中文核心期刊10余篇。

在科研领域,他坚持不懈不断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教学方面,他传道授业孜孜不倦,践行人民教师的职责;在日常生活,他亲近随和受人尊重——他就是电子信息学院陈东伟副教授。

(右一为陈东伟)

人机协作  科研助力抗疫攻坚

“作为科研工作者,最重要的是耐得住寂寞,不断创新,让科研成果助益时代发展。”2017年来到电子科大中山学院,陈东伟花了近三年时间组建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思源创新团队。他在科研道路始终不懈探索,不仅取得了个人和团队的成就,也对生活有所助益。

疫情期间,陈东伟及其团队老师针对人员接触测温增大感染风险以及复工后人员戴口罩人脸识别精度不高的问题,通过人机协作机械臂和灵巧手握测温枪,实现人机协作六轴机械臂无人自动测温。并通过3D人脸识别技术,实现在人员戴口罩的情况下,高精度进行人员身份识别确认。他表示,该项科研技术也将实际运用于威尼斯复学工作中,做到精准测量,减少人员的接触。

(相关报道)

此外,陈东伟和团队还注意到人们在健康领域的需求增加。他们与翠亨新区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旗下的哈工天愈(中山)机器人有限公司合作研发了颈肩背康复护理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属于智能康复机器人,它结合了机械结构设置与中医推拿的手法,能起到按摩舒缓疲劳的功能。目前该项目已成功落地,这也是产学研典型的合作方式。

目前,陈东伟研究的项目主要集中在教育领域与健康领域。他聚焦于空巢老人、亚健康人群和自闭症儿童的身心健康模型建构与分析,希望通过对大脑认知的干预,给医生提供诊断辅助,让有情感功能障碍的人能够得到一定的缓解。其次,通过研究脑科学,使得正常人的大脑变得更加聪慧、更加有力量。

以教促研  深化产学研合作

科研丰富教学内容,教学启发科研灵感。陈东伟主要教授的课程是嵌入式系统设计,这是一门理论+实践的课程。在他的理论课堂上,能够听见许多实际的科研案例;在实验课堂上,会有科研团队成员帮忙答疑释惑。“其实科研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困难,它其实是将我们课堂所学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实验中。”若想要发表一篇高质量的论文,需要先提出选题、实验、分析数据,再撰写论文、反复修改。“这是一件严谨而复杂的事”。陈东伟在脑科学和机器人领域发表了数十篇论文,在这个过程中,他认为最难的部分不是提出选题,而是进行实验。

在科研成果运用方面,陈东伟不断深化与企业的合作。通过产学研合作等方式,深入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实现专利成果的转化。“有一个已经立项了的项目,是威尼斯和广东上佳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依照教室照明行业标准做的一个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通过智能化的控制,照明系统能在不同外界环境下,自动调节灯光,既方便生活又能节约用电。这个项目也有澳门人威尼斯3966本部的人员参与,也是创新团队科研成果产业化的一个典型案例。

陈东伟坦言,对80后的科研工作者来说,遇到了一个很好的创新发展时代。现在各省市在人才引进方面的力度很大,作为科研主力军的一部分,80后科技工作者应该充分发挥先锋带头作用,勇挑重担,把60后、70后科技工作者的任务分解好,把90后甚至是00后的科技工作者带好。“作为科技工作者中的一支中坚力量,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忘我精神,秉承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把这股冲劲拿出来,把90后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创新时代大潮中,奋发有为。”陈东伟说。

(团队合照)

实践教学  带学生走进企业

无论是日常教学还是在做科研项目,陈东伟都很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大学就是老师给你指明一个方向、一个行业、列出一个技术要点以后,学生去自主学习、了解这个领域。”在教学上,陈东伟注重让学生先行了解实践经验。他会在课上跟学生讲解行业的前景和环境,请高年级的学生担任助教。课后会给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的资料,方便他们自主学习。在本科阶段,陈东伟建议学生可以去大量摄取知识,为将来学什么、做什么打下基础,树立目标。陈东伟老师指导的思源创新团队以“开放、协作、博学、创新”为团队价值观,以“越分享,越成长;感恩在心,饮水思源”为宗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的同时,提高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团队成员电子信息学院2016级通信工程专业王贵昉说:“在团队里我接触到了科技前沿的知识,学习到了很多技术,同时参与的项目使我的知识与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新的知识与技术又触发了我新的奇思妙想,这些对于我的成长很有帮助。”

(右二为陈老师在和同学们讲解)

除了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外,陈东伟老师还会带领团队的学生去公司、企业,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真正接触和了解这个行业。“学校为专业的科研团队提供了良好的科研条件,我们也会努力做出成绩来”。

感恩学校  持续打造专业团队

家住珠海的陈东伟,每天通勤需要两个小时。平时工作强度太大,他会在空闲时间去锻炼身体、和家人朋友聊聊天。在他看来,开车来回的两个小时,是他最放松的两个小时。这段时间非常安静,可以在车上听樊登读书或者音乐放松一下。

在同学们眼中,陈东伟亦师亦友,大家会亲切的称呼他为“东哥”。“对待工作时,陈老师会相对比较严肃。而在平时相处时,他就像我们的兄弟一样,会坐下来跟我们开玩笑,有时候我们也会和他聊聊情感问题。”电子信息学院2017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黄浩彬说道。初期思源创新团队经费有限,陈东伟老师与张刘老师作为团队的负责人,为了能够增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感情,经常自费组织大家开展团建活动。在团队形成初期,陈东伟也受到许多质疑。学生的不理解,他自己也曾陷入怀疑,但幸好团队中绝大部分的成员是在努力坚持。“我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感谢学校在各个方面给予我们科研教师的大力支持;感谢辅导员张刘老师,从起步阶段开始就一直跟我配合来建设这个团队。”陈东伟表达自己由衷的感谢。

陈东伟衷心地希望学校能越来越好,也希望自己及团队能回馈学校。“学校给予科研的支持力度大,学习氛围好,学校将来走向成功也是必然的。”目前,陈东伟做的很多项目都是和中山市及大湾区建设相关的。智能制造的工业机器人(机械臂)、人工智能、教育等都是他重点关注的方面。陈东伟也有自己的目标,“对我而言,希望能尽快完善团队建设,顺利推动校企合作不断深入,为学校和中山市建设尽一份力。”

陈东伟寄语同学们:“大学四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四年。如果你想将来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有一个好的生活条件,这四年非常关键。”他希望同学们在校期间多去尝试,多去探索,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明确的规划,然后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


文:黄润仪 钟平祥 黄仕邈

图: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黄纯


初审(一审):曾荔枝
复审(二审):张远秀
终审(三审):谭茵华